楼市黑马,风光无限,面对去年经济适用住房被人急切“追捧”的火爆局面,此类赞誉词汇毫不迟疑地落在了经济适用房的头上,然而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场面,有人却发现,真正热闹的仅仅是几个楼盘,而更多的楼盘仍在寂寞之中。
不久前来自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消息,绝对让想买房的消费者吃了颗定心丸:经济适用房今年不涨价。
经济适用房去年的火爆已有目共睹,截至去年年底,全市经济适用住房已预售100万平方米,实现销售55万平方米。天通苑、回龙观等小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经济适用房发展商对2000年经济适用房的前景更是充满信心,有的虽然表面上态度谨慎,但内心却坚信经济适用房仍将沿续去年的“爆棚”状况而呈现不可抑制的上升态势。而北京市政府将一如既往地从多方面对经济适用房的购买、使用予以支持等,如继续执行经济适用房的六项原则等。据悉,今年新开工的经济适用房将达600万平方米,并且将充分考虑到交通不便等原因,使经济适用房更贴近百姓。
经济适用房价格上的限制,而且火爆的场面似乎让人坚信经济适用房的前景广阔,但有专家并不如此乐观,他们在分析了经济适用房的购买者之后惊异地发现:经济适用房真正热销的是位于市区边缘地区、具有良好设计、装修和环境条件、房价大约在每建筑平方米4000元左右的经济适用房,而购房者多为较高收入阶层的个私业主、外企职员、演艺名流等。他们间不少看好的是经济适用房的未来潜在升值潜力;而部分单位购置此类住房,也是为了今后高价出售赚取利润。至于位于郊区甚至远郊区的众多经济适用房,虽然每平方米仅2000—3000元左右,房价与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例相当,但由于此类住房远离城市,交通不便。因此,不具备购车财力的中低收入家庭仍难以问津,致使购买者寥寥无几。
一位早就惦记着买经济适用房的张先生,在走访了不少经济适用房后,感到十分为难:通过贷款我最多只能承受每平方米3000元左右的价位,但此价位的房子地理位置相对较偏,不仅交通不便,而且周围相配套的设施很不完善,包括商业、医疗、学校等服务设施,他戏谑地称:如果我真在此地购置房屋,我将真正成为“农村人”。他计算过,选择郊区房屋后,上班路上的时间和费用支出将比原来多出几倍。综合起来,价格性能比很不平衡。
而在市区边缘的经济适用房4000多元的价位对中低收入的百姓来说,门槛还是过高。不久前有关部门做的一次调查也印证了这一现象:对于经济适用房售价,认为“偏高”的高达68.9%;认为目前经济适用房价格性能比偏高的也占到47.1%。
北京市按照国家规定的经济适用住房成本构成因素,明确规定:经济适用住房最高销售价格控制在每平方米4450元,最低价格每平方米2400元,平均价格水平为每平方米3100元左右,应约比相同地段的商品房价格每平方米低600多元。但是,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却没有吸引较多中低收入家庭的参与,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有专家称,要吸引更多中低收入者,经济适用房除了降低房价外,还应考虑配套设施的迅速发展。
据了解,经济适用房仅免收土地出让金一项政策优惠所减少的成本就应占正常成本的14%至15%。但是,有些同样地段的经济适用房和商品房价格相差只有二三百元。专家认为:建筑和安置成本水分较大是经济适用房价格偏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项目管理混乱,如层层转包、降低安置标准、侵吞安置费用、赚取巨额利润等等,无形之中抬高了价格。专家判断,只要加强监督,挤出水分,降低成本,经济适用房仍有一定的降价空间。
除了经济适用房价格上的优势尚没充分体现外,在经济适用住房小区配套设施上似乎更加滞后。有专家说:目前,经济适用房建设只解决了居住问题,对其他如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设计考虑较少,致使许多人虽然具备购买力,但却因为诸如交通、学校、医院、商店等种种配套设施的极不完善而不得不放弃购买。“上下班花几个小时”、“城里买菜拎回家”的现象并非少见。专家建议,除了房价下降外,小区在相关设施配套上也应有充分的规划。经济适用房应以卫星城的发展为方向,各种生产、生活条件完善,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居住需求,否则房子盖得再好,也只是空中楼阁,无法真正实现生活的全部内容。